《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大纲
日期:2015-09-01  作者: 来源:思政网  浏览量:1143

江南体育官网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编写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

执 笔 人:滕晓梅

审 核 人:滕晓梅

审 批 人:

编写时间:20159

批准时间:2015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编码00002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总学 时70(理论学时54、实践学时16

    分:3+1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考核类型:考查

考核方式:开卷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任务

该门课程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而编写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科学内涵。

2、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3、了解和把握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经验。

4、熟练掌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改革开放的理论。

5、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总布局。

6、了解掌握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7、了解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8、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二)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在社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能在个人成长中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3、通过学习,能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

4、通过学习,增强同学们行为的自觉性和社会责任感。

5、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本课程总学时为7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54学时,实践教学为16学时,实践教学可采取社会调查,参观学习等形式。

三、学时分配

章次

各章名称

总时数

其中

讲授

实践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8

6

2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理论

6

5

1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4

3

1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4

3

1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4

4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6

4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6

4

2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0

8

2

第九章

实现祖国统一的理论

6

4

2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4

3

1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8

6

2

第十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

4

2

2

 

合计

70

54

16

 

四、课程考核

本门课程的考核由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共同构成。

()学生理论成绩考核占3个学分,由三个部分构成

1、学习态度占学期总评成绩的30%,以学生的出勤、思想政治表现、学习状态为主要依据。

2、平时成绩占学期总评成绩的30%,以学生的作业和课堂提问的数量和质量为依据。

3、期末以开卷形式进行理论考试,占期总评成绩的40%

()社会实践考核占1个学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践表现和完成情况为主要依据进行考核。

五、采用教材及参考资料

文字教材: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审议专家审定,以吴树青为首席专家编写的高教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通用最新版(2015年版)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参考资料

1.习近平《治国理政》。

2.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文选。

3.柳李泉主编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生辅学读本》

4、相关的著作、文件和视听资料

 

 

六、课程教学内容

导论     思想理论修养与青年大专生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了解这门课程的性质。

2、这门思想理论课在青年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

一、学习需达到的“三目标”——体健、心健、脑健。

二、分析:哲语“正人用邪术,邪术亦正;邪人用正术,正术亦邪”。回答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思想道德修养课。

三、青年学生如何把握社会潮流与方向,并在其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这门课程对青年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教育、启发大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社会科学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
    2、使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内涵及其历史必然性。

3、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与运用多媒体影音视频资料相结合。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马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二大理论成果之间的逻辑与历史联系。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四节  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客观条件,掌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                      特点、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2、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3、掌握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
     4、熟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涵。正确认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步骤。
     5、让学生了解革命纲领是革命路线的具体深化,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行动指南。
     6、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式
    1 教师讲授与运用多媒体影音视频资料相结合。
    2、一节课辩论会辨题: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与近现代中国发展。
  
重点难点
    1、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宣告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
    3、中国革命“两步走”理论与“两次革命”论、“一次革命”论的本质区别。
    4、人民民主专政衔接了中国革命两个阶段。
    5、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让学生正确认识建国初期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特点。
    2
、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3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教训和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4
、了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苏联为鉴戒,对中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掌握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
    5
、从历史的大跨度上,认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理论成果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关联。
   
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与运用多媒体影音视频资料相结合。
   
重点难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2、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3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重大意义与历史局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讲授上学生了解关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成果。由于各种复姓原因,这一探索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了一些失误。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都是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
      学习本章内容,使学生全面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与运用多媒体影音视频资料相结合。

教学重点、难点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意义和经验教训。
    3
、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意义和经验教训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讲授上学生了解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理论,明白社会主义初级分阶段理论的提出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意义。
      2、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立论依据。
      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要管一百年。
    4、正确认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与运用多媒体影音视频资料相结合。

教学重点、难点
      120年前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时的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与现在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有没有根本变化,当时提出初级阶段理论是否是权宜之计。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与主要矛盾。
    3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时代背景。
    2
、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来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3
、深刻认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大意义。
    4
、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5
、小康社会的内涵。
   
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与运用多媒体影音视频资料相结合。
   
重点难点
     1社会主义的本质。
     2、中国梦的内涵。
    3
、三步走战略。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第七章   社会主义 改革和对外开放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深刻理解和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基本特点和要求。
    2
、深刻理解和把握邓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措施和意义。

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与运用多媒体影音视频资料相结合。
   
重点难点
     1怎样理解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2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措施

3、建立互共羸的开放战略。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
   
第三节 扩大对个开放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深刻理解与把握社会主义经济建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2
、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3
、深刻理解和把握经济新常态

4、树立依法治国的意识。

5.认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6、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与运用多媒体影音视频资料相结合。
重点难点
1“五位一体”总布局。
2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3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理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通过讲授让学生理解与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
   2
、让学生理解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3
、深刻理解和把握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目标与任务。
   4
、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与运用多媒体影音视频资料相结合。
  
重点难点
    1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的关系。
  
2如何理解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3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之关系。
   4、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第二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第九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形成及性质,了解“一国两制”构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
、了解以“一国两制”方式中国收回香港和澳门主权的成功实践,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继续保持繁荣、稳定的现状,认识港澳问题的解决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3
、了解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所作的努力,掌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以及解决台湾问题的具体方针,认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

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与运用多媒体影音视频资料相结合。
   
重点难点
   
1刻理解和把握“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重大意义。
   
2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3、“九二共识”是两岸和平发菜的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深刻理解和把握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2
、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与运用多媒体影音视频资料相结合。

重点难点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曲折发展。
    
3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外交和国际战略形成的依据
     第二节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有哪些;以及他们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性。

教学方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的重要力量。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加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重点和难点
    1
、建设国中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3
、爱国统一战线

4、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第四节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第十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

加强对党的认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中国特色的社会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2
、加强党的建设的内涵

3、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第二节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三节   全面从严治党